我校严格执行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,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》,为一、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(4学分),每周安排体育课2学时,每学时45分钟。为三、四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,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(1学分)。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。第一学年考核体育基础普修课,第二学年考核体育专项必选课,学生可在篮球、排球、足球、网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软式排球、气排球、轮滑、瑜伽、体育舞蹈、女子健美操、男子健美、武术散手、跆拳道、太极推手、太极拳(24式)、空竹、体育养生、保健与康复、太极柔力球、户外拓展、定向越野、橄榄球、游泳等25门项目中任选一项。
推行“学—赛—练”互动学习方式。以课外体育俱乐部为支点,以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为抓手,打通课内与课外、校级与院级壁垒,实现大学体育两大课堂互动、互融、互补的体育教学新模式。学生在课堂中学,在选项课、课外活动中有练有赛,以赛促练,以练促学。做到学中练、练中学、赛中学、赛中练,通过“学—赛—练”的有效互动,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。
创品牌、凝特色。以“校操”为俱乐部特色,“武术”为社团特色,“球类”为学院特色(如电信学院的篮球,工商学院的足球,建工学院的排球等)的三大特色为学校体育品牌。
因材施教、专业定制。从2017年开始,在生命科学学院、文学院等学院特色班中,探索公共体育教学“2+2” (即每周2学时专项技术课、2学时体能素质)新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