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师的教书生活》描写了钱穆、朱自清、鲁迅等大师的为学、教书生活。通过阅读,了解到各位大师洒下的心血、汗水,也进入了大师们丰富的精神世界,受益匪浅。
大师钱穆在成名之前,曾在中小学教书十八年。十八年中,钱穆先生不论遇到何种压力从未停止阅读。当胡适等留学之际,钱穆先生却在中小学潜心治学。他耐得住寂寞,忍受得住心灵的孤寂,最终成了一代国学大师。顾颉刚被称为“真正的大学教授”,是因为其纯粹求学、专心做学问,“他所念兹在兹的‘真生命’就是这一学术生活”,不求名利。
孔子说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”大师都有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求,为求学问而求学,在真理面前能够坚守独立、自由的品格。像陈寅恪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35岁仍在西方国家求学,遨游于书山学海。
由是观之,成就一番事业并非只靠优越的学习环境,只要我们一心向学,一定会有所突破,关键是看自己有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对工作的由衷挚爱。正因为教育者的无私付出,才会有不断进步的大批学生。无条件的去舍,永远会得,太贪婪的要得,总会落空。舍得是一种境界,不计付出,舍己为人,体现出了胸怀宽广的做人高度;舍得是一种心态,有取有弃,低调淡泊,体现出了坦荡洒脱的人生追求。只有懂得了舍得的人生大智慧,才能够将自己的人生经营得有声有色,活出精彩。
教育并非易事,教书也不是知识的重复,教师要超越教育的技术层面,去领悟教育的真谛,关注教育的精神超越。教师要把教育融入到自我生命,用理性去思考,用心灵去体验。